小新推荐
原标题:《今天,用这一条微信向你不熟悉的祖国脊梁告别!》
编辑:杨硕
责编:杨维思
来源:中国青年网
在一二·九运动82周年之际,
请允许小编为一位老人
发布一条消息
↓↓
来源:环球网——环球军事
这是一则沉痛的消息:
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陀螺研究所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同志因病于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时逝世,享年89岁。
连日来,
高院士去世的消息在军事圈已刷屏。
但是
还有更多人不认识这位先生。
今天,小编要说他的故事——
来源:科技日报 冯凯旋 摄
他,常年穿一身绿色作训服、一双解放鞋;
在国防科大校园里,
不知道他身份的同学看他第一眼的感觉
便是“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”;
他偶尔和校长闲聊几句,
也全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;
很难想象,
这样一位老人
领衔造出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,
填补了我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;
从教60多年,
培养的很多学生成为了将军,
或激光领域知名专家。
而他一直乐于作一名普通的研究工作人员!
来源:中国军网
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高伯龙院士
从事职业的重要性。
这里不得不提到一所院校和一位大国脊梁。
这所院校就是哈军工,
而这位大国脊梁就是钱学森。
1954年,由于工作需要,
年轻的俊才高伯龙被选调到哈军工任教,
这位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
一头扎进物理教研室,
在他钟爱的理论物理世界中遨游。
60年代初,
美国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
和第一台氦氖红光激光器,
引发了世界光学领域的一场革命。
把激光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设想,
更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
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,
并纷纷开始进行“环形激光器”的研制工作。
来源:中国科学报
1971年,在钱学森建议下,
国防科技大学成立了激光研究实验室,
并调入高伯龙从事相关研究。
1975年以后,
高伯龙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激光陀螺研制工程。
激光陀螺又叫环形激光器,
不掌握这项高精尖武器,
就没有精确制导武器,
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
引以为豪的战机、导弹!
资料图:国内一家企业生产的民用三轴激光陀螺仪。来源:中国科学报
科研成就
1978年,高伯龙与他的团队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。
1984年初,高伯龙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。
1993年初,高伯龙在几月之内交出工程化的新型样机。
在此期间,高伯龙还率领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,使中国成为继美国、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制造技术的国家。
他的“拼命”
高伯龙已是耄耋之年
但他却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。
2008年,那场全国周知的大雪也袭击了他所在的地区,长沙。
由于电力供应紧张,实验室只有晚上才会供电,高伯龙为了工作,他白天睡觉,晚上做实验。
对于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,这完全属于消耗健康的倒时差工作。
“
那段时间,校园里积雪很深,
高老师穿着解放鞋小心翼翼地走着,
坚持每晚到实验室来观察数据,
指导试验,
而且总要一直工作到清晨停电后,
才步履蹒跚地回家。
”
这是高伯龙的博士生所回忆起来的他在大雪中来实验室工作的情景。
学生印象
高伯龙在学生中留下的印象
与他的优秀科研可以齐名:
1990年,高伯龙(右二)在指导博士生工作。来源:中国科学报
勤俭节约,
吃剩的米饭一定要打包!
认真严谨,学生写的论文,
厚至百页,也一定要细细推敲审阅!
从不抢功,学生写的论文无论他修改了多少,
也不会署上自己的名字!
仗义执言,眼里只有科学与真理,
任何人都休想让他说出违心之言!
但是,在2017年12月6日,
这位“不起眼的小老头”却永远离开了我们。
战争年代,大国脊梁和英雄们,
为民族解放、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康,
前赴后继、勇往直前
披荆斩棘、鞠躬尽瘁,
在历史的天空
奏响了一部部荡气回肠的英雄乐章!
和平时期,以高伯龙院士为代表的大国脊梁们,
执着坚守,痴心科研,
始终以国家需要为需要,
以国家利益为利益,
有了他们,
我们这个国家才有了挺直脊梁的精气神!
高老曾说:
“外国有的、先进的,我们要跟踪,将来要有;
但并不是说外国没有的我们不许有。”
今天,让我们沉痛悼念高伯龙院士,
高老,一路走好!
今天,让我们向无数个真正的国家脊梁致敬!
致敬!致敬!
小新推荐
原标题:《今天,用这一条微信向你不熟悉的祖国脊梁告别!》
编辑:杨硕
责编:杨维思